学科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科概况

学科概况

机械工程学科源于郑州轻工业大学1977年建校时成立的机械工程系,2008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20年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河南省专业评估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第一,2019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等级。

学科定位与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面向机械装备,特别是轻工装备及区域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以智能制造领域相关学科方向凝练为先导,以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培育和科研团队建设为主线,以领域高层次科研项目和行业产学研合作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能力,将该学科打造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省内领先的特色优势学科。

特色与优势

该学科围绕装备设计、制造、运维中自动化与智能化等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重点开展机械装备的数智化化设计、精益化生产、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等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形成了智能制造系统工程、摩擦磨损与新材料、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精密加工与绿色制造、故障诊断与智能维护、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轻工制冷装备设计及理论等八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开展了大型基础件组织调控与仿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复杂装备设计与优化、复杂产品模块化设计、生产制造执行与协同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了基于知识的复杂产品网络化制造系统平台,形成了信息技术融入离散制造领域,推进其智能制造发展的特色;围绕轻工自动化装备及制冷装备的设计理论与技术,形成了高速度高精度的包装机械设计及制冷装备设计优化等突出特色。

学科方向

1、智能制造系统工程:针对复杂装备/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服务等环节,开展优化设计、生产调度、智能服务和数字孪生等研究。

团队主要成员:李浩、罗国富、黄荣杰、肖艳秋、文笑雨、王昊琪 

2、摩擦磨损与新材料:针对重大装备关键基础件及高性能耐磨材料需求,开展大型基础件成形、先进耐磨材料、摩擦材料、增材制造等方面的研究。

团队主要成员:魏世忠、刘建秀、高红霞、纪莲清、樊江磊

3、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针对机电系统高速、精密、重载的发展需求,开展复杂机电系统的建模及控制、机器人运动规划、机器视觉等研究。

团队主要成员:王良文、王新杰、王才东、谢贵重、崔光珍

4、精密加工与绿色制造:开展精密绿色加工、表面改性及处理技术、可靠性技术、机械产品质量检测和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团队主要成员:何文斌、马军、都金光、明五一、曹阳

5、故障诊断与智能维护:开展典型机械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的故障机理、信号处理、故障诊断及性能预测方法研究与智能诊断系统开发。

团队主要成员:杜文辽、李安生、吴超、巩晓赟、田淑侠、王宏超

6、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针对整车性能、先进底盘及动力电池,开展车身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设计、底盘动力学控制、主动安全、电池状态诊断与能量管理等研究。

团队主要人员:侯俊剑、付志军、赵登峰、房占鹏、王新生、丁金全

7、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针对高端装备/仪器的精准化、智能化及集成化需求,开展微纳制造、微纳传感、智能物联、精密测控等研究。

团队主要人员:叶国永,刘旭玲,金少搏,张亚琳,赵子瑞

8、轻工制冷装备设计及理论:针对轻工装备、制冷装备的设计理论与技术,开展装备关键零部件开发、优化设计方法、逆向设计方法等。

团队主要成员:吴学红、金听祥、张德海、袁培、程传晓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