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77年,是郑州轻工业大学成立最早的系之一和最早的本科生招生培养系。前身为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系,1984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系,1997年更名为机电科学与工程系,2004年成立机电工程学院。学院设有机械设计系、机械制造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轻工机械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车辆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等七个系以及工程力学及材料中心等三个中心。

学院于1979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2003年获批硕士授权点,2024年获批博士授权点,建成“本-硕-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教学(32个课程团队)、科研(8个科研团队)和创新创业(6个创新创业团队)三大类团队,形成了以团队为中心的学院运行管理机制与体系。经过近50年积淀,学院形成了“一体、两翼、四方向”的学科定位与特色;以智能制造为共性技术主体,服务轻工特色领域和河南高端装备区域产业两翼,聚焦大型基础件高性能制造、复杂装备优化设计与数字孪生等四个方向的学科格局。

学院现有教师130人,其中博士96人、教授24人;拥有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奖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杰青和中原英才计划等省级人才15人。建设教育部“先进耐磨材料”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数字化制造与轻工装备、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学院建设有国家级样板党支部“机械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河南省辅导员工作室。

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1740人,研究生345人。建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拟更名微机电系统工程)、车辆工程(拟更名智能车辆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河南省本科高校思政样板课程、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共20门次;主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8项、一等奖10项。学院着力打造“机械创新设计”“梅科尔工作室”等6个创新创业团队,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近年来获得国际奖励40余项,国家级奖励6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院连续9年获得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获评“B-”等级,2024年获批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共 16 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科工局攻关项目、中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10余部。学院实验室面积12000余平方米,拥有工业数字孪生系统、车间制造物联平台、工业机器人等大型仪器设备290余台套,实验设备资产总值8000多万元。建有智能隧道掘进装备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机械装备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装备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10个,河南省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基地3个。

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长期与美的、格力、海尔等轻工头部企业合作育人,与中铁工程装备、中信重工、郑煤机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是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先进集体、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承办第二届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服务学术会议等高水平学术会议10余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200余人次来院讲学和合作交流,选派学术骨干20余人次赴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访问学习。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人工智能时代机遇,主动服务国家轻工装备领域和河南省区域经济需求,持续推进党建思政、博士点建设、人才强院、产教融合等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努力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