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快速迭代与复合型人才需求趋势,机电工程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建设《工业智能系统与优化工程》微专业,以“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高效赋能技能升级”为核心理念,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助力能力拓展,培育具备智能制造领域的跨界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现已顺利通过审批,正式获批建设!
微专业简介
“工业智能系统与优化工程”微专业紧扣“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依托学校在动力学仿真、机械数字化建模等领域的技术积累,结合华为生态技术,深度融合多学科技术,构建“虚实结合、产教协同、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复合型人才。
1.虚实结合:依托虚拟仿真链与实体平台,覆盖“设计-仿真-调试”全流程;
2.认证融通:课程与欧特克、华为等公式技术认证深度绑定,毕业即获职场“通行证”;
3.跨学科融合:机械工程×AI算法×数据管理,适配智能制造复合岗位;
4.产教协同:联合海尔、华为等头部企业,以真实项目驱动实战能力培养。
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懂制造、精算法、通数据、强实践”的复合型智能制造人才,让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素养,满足智能制造领域对全流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助力产业智能化转型。
课程设置及简介
本专业共设置6门核心课程,总学分12分。
《智能制造导论》 | 系统学习智能制造核心理念,构建行业认知框架 |
《认知科学与具身智能》 | 培养人机协同设计能力 |
《人工智能基础》 | 聚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及AI框架应用 |
《Fusion3D模型设计》 | 夯实数字设计基础,提升建模与协同设计能力 |
《机械动力学仿真》 | 强化仿真驱动创新的工程思维 |
《企业项目实战》 | 强化机械系统动态设计实战技能 |
实力托举,学院为微专业筑牢发展基石
1.硬件资源
学院建有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室与工业物联网实训中心,配备智能产线调试平台及数字孪生设备,提供从虚拟调试到真实产线部署的全流程实践平台
2.软件资源
与欧特克、华为等权威机构合作,将认证课程嵌入教学体系,学生可同步获取行业认可资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3.校企协同创新
联合海尔、一汽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以智能工厂升级、产线数字化改造等真实项目为驱动,配备企业导师指导,实现“教学-实践-就业”闭环。
4.创新实验室,强化实操
学院现有1个长江学者创新团队、5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及6个创新创业竞赛团队,如机械创新实验室,提升成员机械结构设计和三维建模创新能力;先进成图与创新设计工作室通过CAD工程图纸、CAM仿真培训,提升成员工程制图规范表达与数字化创新设计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协作平台,助力提升实操能力及理论知识转化应用。
5.师资力量
本微专业教学团队由机电工程学院8名核心教师组成,覆盖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及讲师等多位教学和科研资深专家。师资特点如下:
(1)专业背景:全员深耕机械工程、智能制造领域,研究方向涵盖机器人技术、数字化建模、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方向。
(2)教学经验:近五年承担20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专题设计5》及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
(3)行业对接:团队成员主导校企合作(海尔、华为、中铁等),具备智能产线调试、数字孪生系统开发等实战经验。
招生对象
对象:本微专业面向机械类、自动化类等大三学生,计划招生20-30人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机械计基础》《电路原理》等课程
教学安排
1.课程体系与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教学形式 |
理论基础 | 《智能制造导论》 | 2 | 秋季 | 理论讲授+案例解析 |
《认知科学与具身智能》 | 2 | 秋季 | 仿真+机器人调试 | |
《人工智能基础》 | 2 | 秋季 | 编程实战 | |
技术实践 | 《Fusion 3D模型设计》 | 2 | 春季 | 参数化建模 |
《机械动力学仿真》 | 2 | 春季 | 机电联合仿真 | |
综合实战 | 企业项目实战 | 2 | 春季 | 产线改造项目 |
总学分:12(理论48学时+实践48学时),企业项目实战占比33%。
2.特色培养模式
采用"1年校内学习+0.5年企业实战"双元制培养路径,校内阶段依托虚仿平台整合Autodesk Fusion建模、RecurDyn动力学仿真与华为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设计-仿真-优化"全链条虚拟实验体系;企业实战阶段由海尔/华为导师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产线数字化改造等真实项目。
教学创新设计强调虚实结合:虚拟端通过华为FusionPlant平台实现全流程实验,实体端运用华为边缘网关实操MES系统部署;同时推进跨学科融合,结合机械工程与数据科学,利用ModelArts框架开展工业大数据故障预测与能耗优化分析。培养过程嵌入欧特克ATC认证与华为HCIA-IoT认证课程提升就业竞争力。